對事也對人

許多事情,尤其是專業人士在面對一個待解決疑問者,一定要有這樣的想法:「我面對的是一個人,不只是一件事情。」

醫生在問診時,有時連頭都不抬,聽診像例行公式,鍵盤敲一敲,藥單就出來了,這樣誤診的機率就會變大。不同的病可能會有相同著症狀,而且,你不只是在「醫病」,你在醫的是一個有病的人;不能用冰冷的態度去面對病人,應該多問問題,身體有什麼異狀,起床、飯後哪裡有不舒服等等,這樣才是個好醫生,病人才會安心。(亞東醫院院長朱P,開心臟後都是親自探訪病人,是好醫生的代表)

老師在授業、解惑時,也要抱持這種心態。學生一次要念十幾科,考試題目又像是學術殿堂裡的艱澀理論,不及格、沒滿分都是常事,更別說要在短暫的時間裡精確答題。有時忘了一個定理、公式,有些就會冷言譏諷:「上課不專心,你笨蛋啊,腦袋裝大便。」老師學專門科目已經很久了,自然能融會貫通、舉一反三,他也只是比較通曉這一門科目而已,別的可不一定啊!假設要數學老師分析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,一定也是困難的,這時英文老師罵他:「你腦殘啊!brain-damaged!」兩個不打起來有鬼。(說什麼尊師重道,老師根本不尊重學生,體罰、鞭打、摑掌,孟子還斜眼瞪人,學生沒弒其師就是大德啦!)

所以,在向別人講解理論時,應抱持著「對事也對人」的態度,才能讓這個道理打入他的心房,使之懂道理,也能表現出來。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