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說

教育存在許多詭異現象,似乎不遵循前人的真理,就是一項錯誤;似乎遵循著上者的話,就是正確;似乎只要有知識,其餘皆可拋。

光就英文來說,每天講S+Vr什麼鬼的,有什用?就像給你一個道路,走錯就是錯,只有「這條」是真理,完全扼殺了創造力。人應該是在錯誤中學習,應該是每天都寫一篇作文,不管是用什麼句型,只要表達自己要說的,就可以了。一開始不要限制這麼多,長大後,自然越寫越順!

去看看最近出來的世界英文評比。滿分九分,第一名德國人,平均七點多分,這很不得了呢!幾乎是和美國人相同。他們就是在我上述的環境中成長,超越許多先進國家。台灣呢?倒數第四!我一直以為日本會在我們後面,沒想到被它超越了。因為,英語不只是考試工具,它更是學習另一種文化的途徑,也是全球化下的一種趨勢。現實很殘酷的,再這樣下去,我們只會被淘汰。

再來說說我們的國文。我只能說,是一種悲哀。因為政治上去中國化,我們的古文篇數漸漸減少。我們要知道,不管是說台語、客語、普通話,我們都是從中國來的,我們不可否認自己的祖宗、血緣,也不能否認我們正在使用的語言就是他們的語言。許多古人的思想都有獨到見解:三蘇的策論、歐陽修的縱囚論、王安石的傷仲永、白居易的詩詞等,都膾炙人口。每一篇都有深刻的省思,讀完總是拍案叫絕。小說、元曲更是藝術中最高境界,水滸傳、白蛇傳、金瓶梅、三國演義等等,讀完總是餘悸猶存。孔孟儒家思想、修身養性,使君子直道而行,使小人能克己復禮,妙用無窮。

然而,在考試至上的觀念裡,我們要分析的不是它所要表達的「意」,而是文章中的「字義」。這已經偏離作者的真意了。我承認不懂字義會使你看不懂文章,但是我們卻矯枉過正,變成只注重字義,而非注重它所要闡述的道理。也難怪沒多少人有生花妙筆的技術,全淪為膚淺、只剩下濫情的碎屑。國文不只是一門工具,更是一項藝術,誰都能欣賞詩詞的美,不管是理工、美術、音樂、甚至連胎兒都行。

理科更絕,科學家們是從「實驗推斷真理」而不是從「真理推斷實驗」,上高中以來,做實驗不到五次,考試卻考了N次(N屬於N);用許多公式來推斷真理,只是紙上談兵,雖然對我這種想像力豐富的同學沒什大問題,但可真苦了那些想像力沒那麼豐富的同學==

數學還是像五十年前,小明、大牛。換個涼宮春日就說題目生活化,一眼就看出在吹牛!所謂生活化,舉個例子,你應該拿許多不同國家的國旗,教小朋友們算不同色塊所佔的面積(例如我們的國旗,青天白日旗佔了全部國旗的四分之一)。不但學了數學,也奠定國際化的基礎。(看過芬蘭的教科書就知道了,它們也絕對不賣舊書給人,連自費都不准。看看你的課本,和十年前一樣。教改根本沒改什麼,小明、大牛一樣啦!)

還有許多許多漏洞,都顯現出我們是錯的。這樣造出來只是成為「精細的代工」,因為我們被這種教育體制扼殺了創造力。愛因斯坦說:「幻想就是創造力!」只是一味追循著前人的觀點,被迫灌輸,卻不懂得活出自我,創造自己的世界觀。等到有新興國家興起時(中國、印度等等),我們除了失業,也無法挽回這場悲劇。

所以,我們應該以「街頭頭銜」為教育方針,而不是「學術頭銜」。知識誰都能領悟,真理並不是瞬間就能體會的,是需要時間的磨鍊。如果永遠都不碰,那真理也只有被隱藏在粗操的石子裡的份。

發表迴響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